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angelaafreet/1387916896-2212940984.jpg)
世界衛生組織(WHO)研究曾指出,人一生約會走40萬2千公里,等於繞地
球赤道5周,為了走更長遠的路,絕對要選雙好的走路鞋。
達人/陳餘欽
曾任職於Clark、La New等知名鞋類品牌,現任ecco經理,從事鞋類研究開發
逾20年
達人/白淳升
聯安診所骨骼肌肉健診中心主任、陽明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兼任講師
完全平底未必好
(X)完全平底的鞋反而不符合人 體工學,腳踝肌腱(阿基里斯腱) 在鞋子完全沒有高度的情況下,反 而會被拉緊,走久易痠痛。 |
(O)理想平底鞋跟要有1~2公分 的高度,腳踝肌腱才會處於最舒 適狀態。 |
鞋底要軟對位置
(O)理想走路鞋的鞋底可彎曲, 彎曲點在前1/3處,因為腳底後2/3 為足底筋膜,鞋子後2/3如果過軟, 就無法提供足夠支撐。 |
(X)鞋尖朝下彎壓,如果整個鞋 底都可隨意彎曲,就表示過軟, 戶外走久會使大拇趾骨處痠痛。 這種軟鞋只能在室內走動。 |
■辨別真、假皮
(O)舒適的走路鞋最好是真皮, 真皮柔軟具延展性、透氣不易發臭 且較耐用。只要是牛皮、羊皮等動 物皮,只要用手指稍微撐開,都可 看到不甚平滑的毛細孔。。 |
(X)人造皮再怎麼用力撐都看不 出毛孔,而且假皮紋看來會很規 則。 |
後護跟 不要太軟
(O)用拇指和食指夾壓後護跟, 要稍有硬度,才能提供腳跟及腳踝 一定支撐。 |
(X)太軟的後跟支撐度不夠,造 成腳跟不當施力,容易痠痛和形 成蘿蔔腿。 |
後跟要有彈性
走路每跨出一步,就有體重的0.7至1.5倍重量落在腳底,反作用回衝到足踝
關節、膝關節,甚至會影響頸椎,嚴重可能造成膝關節衰退、腰或肩頸痠
痛。為減低衝擊,鞋底一定要有彈性軟墊,才能避震。如圖用手指按壓鞋墊
測試軟度,要感覺略有彈性才行。
內側最好有支撐
按壓鞋子內側中後方,要加軟墊或硬襯支撐,因為人走路時腳掌並非直直
踏,而是腳跟先著地後,稍微往內旋再回正,因此腳內側需要更好的支撐,
不然走久小腿肌肉及前面的脛骨會痠痛。
走路鞋》自我檢測腳型 |
|||||||||
2007/10/02
|
|||||||||
選鞋可不是看尺寸,挑外型就好,醫師指出要按照每個人腳型情況來挑
選,才能真正選到適合且無害身體健康的好鞋,一般來說,腳型除了正
常型,還有沒有或足弓不明顯的扁平足,以及足弓過高的高弓足,如何
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種腳型,不妨來自我檢測一下吧! 1.原地踏步數十下後,停下腳步請人幫忙從後方觀察。
2.從後方直視,如看到較多的足部小拇趾部分,表示重心在內,較屬於扁
平足。
3.從後方直視如看到較多的足部大拇趾部分,表示重心靠外,較屬於高弓 足。
|
走路鞋》不同腳型 選鞋重點 |
||||||
2007/10/02
|
||||||
【記者陳若齡/報導、記者高智洋/攝影】 不同腳型 選鞋重點
扁平足的鞋:無論是完全沒 有足弓的「結構性」扁平足,或 只有些微足弓的「?#92;能性」扁平 足,這類人走路時內旋角度過 大,造成膝關節較鬆,腿部肌肉 韌帶相對要承受較大負荷,因此要選擇鞋墊較硬,底較薄的款式,才能提供足 部較多穩定性,醫師也不建議挑選較軟的氣墊鞋,乍穿可能很舒服,但走不 久,且腳會痠痛。
路會異常外旋,因為沒有內旋來 減緩衝擊力,造成膝關節較硬, 壓力較大,選鞋應以軟墊、彈性 厚底為主,才能減緩衝擊力量。 |
《走路鞋》合不合腳check |
|||||||
2007/10/02
|
|||||||
【記者陳若齡/報導、記者高智洋/攝影】 鞋前端 腳跟完全抵住鞋後跟後,以手指按壓鞋前端,至少要保留1~1.5公分的距
離,這是要預留前進時腳會往前移動的空間。
腳寬 腳的最寬處要剛好符合鞋子的最寬處。
腳背 腳背太低會不跟腳,行進時腳容易移位,不舒服也不利足部健康。太緊也會
不舒適,如果鞋子大小剛好,但因腳背過瘦,可再前端加鞋墊。
|